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科技 >

SpaceX极地轨道载人任务有哪些看点

2025-04-02 11:15:03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标题:SpaceX极地轨道载人任务有哪些看点

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晚上9时47分(北京时间4月1日上午9时47分),4名“跨界宇航员”驾乘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龙”飞船,开启人类首次直接飞越地球两极的太空之旅。

这是人类首次载人绕地球极地飞行任务,被称为“弗拉姆2号”,命名灵感来源于20世纪初挪威的极地探险船“弗拉姆号”。4名宇航员将进行一系列涵盖多个领域的实验,从在轨道上拍摄极光,到测试小型航天器使用的紧凑型运动器材,再到在微重力环境下种植平菇,以及首次在太空拍摄X光片。

完全垂直于赤道飞行

此次任务由来自马耳他的亿万富翁王春资助。他邀请了3名“极地探险家”同行,分别是挪威电影导演简尼克·米克尔森、德国机器人研究员拉贝亚·罗格和澳大利亚冒险家埃里克·菲利普斯。

这4名乘客均无太空旅行经历。此前,他们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训练。为了模拟在恶劣环境下狭小空间内的生活状态,他们还曾在阿拉斯加进行过一次荒野探险。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这次任务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宇航员将沿着独特的极地轨道飞行,这是以往任何载人航天任务都未曾尝试过的路线。由于极地轨道比赤道附近的轨道更加耗费燃料,因此这次飞行对SpaceX的技术实力也是一次严峻考验。

除了阿波罗登月任务外,包括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内的所有宇航员都未曾目睹过地球的极地地区。这是因为国际空间站运行在地球赤道附近的轨道上。迄今为止,最接近地球两极的载人飞行任务是1963年苏联的太空飞行任务“东方6号”。然而,“东方6号”的飞行倾角为65度,而“弗拉姆2号”则将以90度的方向飞行,这意味着它将完全垂直于赤道飞行。

绕两极飞行的难点

从地面发射火箭是一回事,但决定地球周边的飞行路线则是另一回事。地球有着特定的轨道,太空任务会沿着自己选择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然而,并非所有轨道都相同,有些轨道被选中的次数相对少一些。

此次,4名宇航员将在距离地面425公里至450公里的高度飞越地球极地地区。飞船上,宇航员们将尝试从太空观测包括极光和史蒂夫等光学现象。

那么,为什么太空飞行这么久才将宇航员送往极地轨道呢?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Gizmodo援引波士顿大学空间物理学教授杰弗里·休斯的话称:“简单回答,就是能量问题。与赤道轨道相比,将物体送入极地轨道需要更多的能量。”

地球绕其自转轴自西向东旋转,赤道处的速度最快,约为每小时1600公里,越往两极越慢。如果在赤道发射火箭向东飞,地球自转就像“顺风车”能帮火箭加速,省燃料的同时火箭也能造小一点。所以卫星大多向东发射,可“蹭”地球自转的能量。但极地轨道是南北向的,发射时“蹭”不到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当于全程靠火箭自己加速,自然要多烧燃料、用大火箭。

此外,极地轨道的辐射比国际空间站等低倾角轨道更强,这是因为地球磁场会让范艾伦带(捕获高能粒子的区域)的带电粒子泄漏到极地轨道区域,这种现象和极光成因类似。南加州大学宇航学教授迈克·格伦特曼指出,这种辐射对“弗拉姆2号”这类短期任务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暴露在极地轨道,宇航员可能面临健康风险。

22项实验涉及多领域

“弗拉姆2号”任务将持续3到5天,其间,4名宇航员要进行22项科学实验。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X射线发生器,宇航员将用它来拍摄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张太空中的X光片,这可能对于未来执行前往火星及其更远地方的长期任务至关重要。

4名宇航员都将接受与2024年北极星黎明任务相同的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这项研究旨在帮助了解微重力对宇航员的影响。

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神经学家马克·罗森伯格还将与芬兰初创公司OuraRing合作,收集此次4名宇航员的睡眠数据。OuraRing开发了一种可戴在手指上的健康追踪设备。

另一项与健康相关的调查将研究乘员组可能对太空适应综合征的反应,这是一种潜在的严重晕动症,影响了60%以上的宇航员。恶心的症状几乎会在宇航员到达轨道后立即出现,并可能持续数天才会消失,这对于像“弗拉姆2号”这样的短期太空飞行来说,这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此外,宇航员们还将在太空中种植蘑菇,以研究如何在长期太空任务中满足营养需求。这项实验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广泛农业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为未来太空殖民提供食物保障。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

构建全球创新生态新范式

5G-A助力人形机器人“加速跑”

折叠屏手机销售火热 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扩产

“东数西算”新支点 “中国算谷”正崛起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举行20余场配套活动

新型光电子芯片能效和带宽创纪录

3D细胞培养系统助力新药开发

太空生物研究为农业变革提供全新可能

加码AI医疗 蚂蚁集团升级三大产品体系

三大运营商:拥抱人工智能 加码算力投资

“快鱼吃慢鱼”助力半导体行业创新发展

三大电信运营商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近三千亿元

新品密集发布 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进化”

中消协提示:谨防“免密支付”盗刷漏洞

“人工智能+”助力消费焕新

AI医生看病靠谱吗

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2025年实践案例及领先科技奖宣介会

流动嫁衣间:公益婚纱让勤俭成时尚

瑞士手表2月出口额下降8.2%

线上红利消退 品牌女装转战线下

金价波动加剧 投资消费双线遇冷

低调发财!意大利“静奢”品牌业绩逆势增长

国博凤冠冰箱贴销量破百万

一次性日用品 使用时有讲究

时尚基因融入商圈消费活力涌动京城

一只宠物的“身价”正在重塑消费市场

百丽时尚深化运动休闲赛道,携手Authentic升级Champion大中华区业务

售价38.98万元—44.98万元 腾势N9上市

搭载高阶智驾 二代哈弗枭龙MAX开启预售

限时价10.39万元起 奇瑞艾瑞泽8 PRO上市

用示界造富康,名牌“加身”的神龙汽车欲重整旗鼓

比亚迪史上最强财报出炉:营收7771亿、现金储备1549亿

李书福脱稿演讲“带货”AR眼镜

零跑汽车早盘涨逾5%,花旗:将目标价由50.1港元调升至74.2港元,上调2026及27年的销量预...

自主品牌车企激战高阶智驾赛道

汽车智能化风险正敲响警钟

超20亿元债转股能否“救活”哪吒汽车?

航空业支撑中国逾千万就业

对于中国经济及全球发展,国际经济大咖这么看

北京城市副中心去年新设外企194家 同比增九成

北京营商环境改革持续迭代升级

北京市殡葬惠民政策有哪些?

闽宁“纯绿电小镇”背后的“链式反应”

科技助广西来宾端稳“糖罐子”

内蒙古首家AI智能学校开启教学

安徽: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创新摇篮"

粤颁发首张“粤妆甄品”认证证书

油菜花“有财发”!沙胆彪春日限定上新,花田品鉴浪漫直击!

清明将至 短途旅游线路火爆 这些宝藏地等你打卡

2024年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 我国“绿色家底”持续增厚

关注首发经济|国潮等东方美学为何成为青年消费的“流量密码”

福建泰宁:传统与现代交融 古城“活化”绘新景

从“闷声发财”到“名利双收” ——2024-2025吉林雪季系列观察之一

寒潮打断升温 局地降温将超20℃

我国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近230个品牌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以“秀”为媒推动产业链融合创新

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将于28日举办 国内外高校前沿科创成果集体路演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启幕 倾听世界变局中的亚洲呼声

服务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发展、便利人员往来——航空口岸迎来新变化

票制互通、支付兼容 轨道交通换乘更便捷了!

科技“讨海”让海鲜更鲜活

游古镇看《哪吒》 台青浙江嘉兴“寻根”领略文化魅力

天山南北奏响“智慧春耕”协奏曲

“花样”经济新观察|“赏花经济”焕发蓬勃生机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蝴蝶兰盛放 为乡村振兴“增色添香”

静养百天!大熊猫“福宝”25日与公众再度见面

遇见,在赛场之外

百年奢品家电ASKO斩获多项艾普兰奖 领跑高端家电浪潮

秀我中国丨春日限定版的浪漫 余杭最美樱花大道上线

【普惠金融】民生银行广州分行举办 “融合创新,共赢未来——2025年结算新动能”专场活动

“双羽天下”新赛季促进成渝双城经济与健康双增长!

“水润清流”农产品公共品牌发布 开启特色农业新征程

叶酸界的“顶流”!斯利安凭什么成为医生推荐首选?

聚焦海外全媒体营销 中企跨境跨境广告通解锁出海广告营销新玩法

七十五载匠心沉淀:艺术家电gorenje携三款新品亮相AWE2025

西安善佑家政:万亿蓝海中的“家政黄埔”

合而不同、AI无止境,2025中国家电创新零售峰会探索市场新篇章

中国汽车乘智能化之风狂飙,传祺向往给出“高阶”答案

电子产品“偷”走睡眠,科学助眠怎么做?

20兆瓦级全国产化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发运

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发布:可一套代码覆盖百余款机器人

月壤研究确定月球最古老的撞击遗迹形成于42.5亿年前

人形机器人正在长三角找工作 “把价格打下来”是关键

“具身智能”版AI与人类最合拍

上海首家AI黑科技体验空间来了!

中国量子卫星首次连接南半球

开源模型加速构建智能生态

提升航空产业竞争力

跨半球连亚非!中国首次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

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落地宜昌 助力打造AI宜居城市

因聚而生,众智有为: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圆满举行

政务系统接入DeepSeek大模型贵在“双向奔赴”

AI精准破局胰腺癌筛查困境

超4200万消费者申请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DeepSeek深度赋能产业发展

跨半球连亚非!中国首次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

人形机器人“热”起来,更要“用”起来

产学研融合推动云终端布局 做AI时代算力服务运营商

探营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实践拓至AI赋能新材料研发

20个省份已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技术标准市场机制仍待完善

华为发布首款阔折叠屏手机 终端全面进入原生鸿蒙时代

我国自研脑机接口植入人脑获新突破

印度人工智能快速发展隐忧犹存

开源模型加速构建智能生态

数据优势促产城融合

中国移动发布2024年财报 5G网络用户达5.52亿户

京东“闪电新品季”AWE开启 “国补”叠加以旧换新至高立减35%

飞科全品类亮相AWE2025:用科技解锁潮酷生活新体验